VoyForums
[ Show ]
Support VoyForums
[ Shrink ]
VoyForums Announcement: Programming and providing support for this service has been a labor of love since 1997. We are one of the few services online who values our users' privacy, and have never sold your information. We have even fought hard to defend your privacy in legal cases; however, we've done it with almost no financial support -- paying out of pocket to continue providing the service. Due to the issues imposed on us by advertisers, we also stopped hosting most ads on the forums many years ago. We hope you appreciate our efforts.

Show your support by donating any amount. (Note: We are still technically a for-profit company, so your contribution is not tax-deductible.) PayPal Acct: Feedback:

Donate to VoyForums (PayPal):

Login ] [ Contact Forum Admin ] [ Main index ] [ Post a new message ] [ Search | Check update time | Archives: 1 ]
Subject: 《耶穌受難曲》與基督教信仰的異同


Author:
puritan
[ Next Thread | Previous Thread | Next Message | Previous Message ]
Date Posted: 03:58:54 04/16/04 Fri
In reply to: future 's message, "Re: 第四位基督徒對「耶穌受難曲」的評論" on 08:55:00 04/05/04 Mon

《耶穌受難曲》與基督教信仰的異同
■周曉暉


米路吉遜(Mel Gibson)的《耶穌受難曲》自二月美國首映起,便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在大多數的支持聲中,網上和基督徒中也傳來了一些反對的聲音。在看過這片後,再對照聖經和影片劇情的出處,不難發現此片與基督教信仰的異同。

  天主教電影始終是以天主教的觀點與角度出發。片中的中文字幕翻譯以天主教聖經譯本為主,幸而有英文字幕的輔助,基督徒得以分清人物角色地點,不用瞎猜。片中不少處皆滲透了濃烈的天主教信息,在交待基督捨身代贖成就救恩的同時,摻雜了聖經以外的其他材料。當中有輔助銜接劇情的描述,這從電影角度來看也無厚可非的。但其中又有和聖經記載的情景不吻合的地方,也有自天主教所承傳而不為基督教接納的神祕文學材料。縱然旁人或許會指摘為在雞蛋裡挑骨頭,但奉勸弟兄姊妹在吞下全盤信息之前,實有需要挑起這些骨頭。以下列出了與聖經有出入的場景(參太廿六:36~廿八:10;可十四:32~十六:8;路廿二:39~廿四:12;約十八:1~二十:10)

  一、耶穌的選角──經上記著說:「他無佳形美容;我們看見他的時候,也無美貌使我們羨慕他。」(賽五十三:2),主角占卡維素(Jim Caviezel)徹頭徹尾是一位高大英俊的白種人,實在與經文所記載的大相逕庭。不要忘記耶穌是出生於中東的猶太地,而猶太人的身型特徵乃不高大和介乎白與棕色的膚色,而經文亦指出耶穌並非以外貌取悅於人。

  二、在客西馬尼禱告──片中描述耶穌和門徒在客西馬尼,耶穌禱告了片時,便走往在不遠處的門徒,對他們說一同警醒吧。耶穌再往前走去禱告,這時門徒們在一旁偷望耶穌,耶穌把臉俯伏在地上,禱告說:「我的父啊!可能的話,求你使這杯離開我;但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旨意……。」鏡頭從猶大與大祭司對話的一幕轉回客西馬尼,跟著捉拿耶穌的人來到了。但據太廿六:36~46的記載,門徒並沒有片刻警醒直至捉拿耶穌的人到來為止。

  三、彼得不認主──片中的彼得在耶穌被大祭司查問時,也在大祭司的院子內的人群中,他第三次不認主時,看到耶穌的目光才想起耶穌的預言,他立時跑到馬利亞跟前痛哭。但聖經的記載是:彼得遠遠地跟著耶穌到大祭司家裡,和和差役一同坐著在院內烤火,然後三次不認主。主轉過身來看彼得,彼得就想起主對他說過的話:「今天雞叫以前,你要三次說不認得我。」他便出去痛哭(太廿六:69~75;可十四:66~72;路廿二:54~62;約十八:15~18、25~27)。

  四、耶穌被鞭打──片中頗多著墨於兵丁如何鞭打耶穌,描劃了整個過程,亦是電影的高潮所在。但經文所述之過程只有彼拉多吩咐人「把耶穌拉去鞭打」和「他把耶穌鞭打了,就交給他們釘十字架」等極為簡潔的描述(太廿七::26;可十五:15;約十九:1)。

  五、「耶穌的容貌」的布──片中的還有刻意加插所謂聖物的形成,如在看耶穌背十字架的人群中,有一婦人為衪抹汗時印了「耶穌的容貌」在布上。這當然是聖經沒有記載的。

  六、古利奈人西門──片中的古利奈人西門和耶穌並肩背十字架,但聖經記載的是兵丁抓住了一個從鄉下來的古利奈人西門,把十字架放在他身上,叫他背著跟在耶穌後面。(路廿三:26)

  七、十字架旁的信徒──片中只刻劃了母親馬利亞、抹大拉的馬利亞和約翰。但聖經的記載是在耶穌十字架旁邊的,有他母親和他母親的姊妹,還有高羅巴的妻子馬利亞,和抹大拉的馬利亞。此外,還有其他婦女遠遠地觀看(可十五:40~41;路廿三:49;約十九:25)。

  八、墳墓裡的人形細麻布──在片中墳墓裡的細麻布是一個人形,但聖經記載的是細麻布和裹頭巾分開放,裹頭巾捲著放在一邊(約二十:5~7)。

  九、馬利亞──另外,影片中是有刻意描述馬利亞,導演使她貫穿整套片,好像與基督同受苦一般。我並不否認其中所描繪的母子情,如母親伴隨左右,想幫忙扶起耶穌、親吻兒子等等的情節,也不宜矯枉過正。可是,有些片段是凸顯了馬利亞的角色,例如在耶穌被大祭司查問完之後被押入羈留在大祭司院子的地下石室,馬利亞離開那院子時,她特然煞有介事的走向某處石地上跪下,臉伏於地,而馬利亞所面向的那塊石下面,是羈留耶穌被的地下石室,祂正在望向馬利亞。如果說,主耶穌知道馬利亞在石層上面,那是無可厚非;但是,形容馬利亞也知道耶穌在下面,有能力感應到耶穌的位置,那就形容了她超越常人的能力。此外,有一幕,撒旦在圍觀耶穌背十字架的人群中抱著一嬰孩般的污鬼遊走,撒旦望著馬利亞,馬利亞也望見了牠們。

  非如一些評論所說,這電影實在並非忠於聖經,或者應說是並非完全取材自聖經。導演也承認劇本是根據了一本天主教所推為聖書的The Dolorus Passion(中譯《基督受難》)而寫的。此書是由安•加大利納•愛姆萊(Anne Catherine Emmerich)所寫。愛姆萊是德國奧斯汀會一位修女(1774-1824),她聲稱看到了「異象」,目睹了基督當時受難至死的前後經過,然後把看到「異象」的歷程記載在這本書上。

  許多年來,一些天主教徒都採用這本書來默想懺悔靈修。無疑,這書是企圖於聖經外添加枝節的,她既非耶穌時代的見證者,其所謂歷程所衍生出的謬誤是不容忽視的。我在對照該書的英譯本和電影的情節後發現,的確在電影當中有很多場景和片段是取材自該書,而在聖經又無記載的。這足以顯示片中的演譯,並非單純電影的鋪排和手法,而是在聖經沒有記載的事情上加添天主教神秘色彩的材料。至此,我們還能說此電影是忠於聖經嗎?

  下面列出自《基督受難》取材而拍成的電影情節:

  一、在客西馬尼,撒旦試探耶穌,和毒蛇的出現。

  二、當耶穌在客西馬尼時,馬利亞在下榻的房子裡感應到耶穌的磨難而驚醒。

  三、從客西馬尼至大祭司院子的路上有條橋,大祭司的僕役沿途推撞揮拳打耶穌,甚至把祂打下橋邊,只是僕役們因拉著鎖鍊,耶穌才吊在半空不至於撞向水面。

  四、彼得第三次不認主後,跑到馬利亞跟前痛哭懺悔。

  五、耶穌被大祭司查問完之後被押入羈留在大祭司院子的地下石室,馬利亞知道耶穌的位置,顯示和祂同在。

  六、耶穌被鞭打的過程(包括刑具、次序、兵丁的表情)、耶穌的反應和痛楚、耶穌與馬利亞的眼神交流。

  七、耶穌被鞭打後倒在血泊中。

  八、耶穌全身和滿面都是鞭打的傷痕。

  九、彼拉多的夫人只在馬太福音廿七:19為耶穌求情,但該書為她寫了一定的篇幅。其中一處更描述她拿了些麻布去耶穌被鞭打的地方給馬利亞,馬利亞和抹大拉的馬利亞隨即拿去抹乾在耶穌行刑地點留下的血泊。

  十、在背起十字架前,耶穌環抱並親吻十字架

  十一、在苦路途中,一婦人預備了些酒準備給耶穌,並跪著遞上一塊布給耶穌並請耶穌抹面。耶穌印了印面部,便遞回該布給婦人。這時兵丁發現了這事,便把婦人趕走。婦人後來發現布上的血跡竟留下了耶穌的面容(即天主教聖物之一、實物來源無法驗證)。

  十二、古利奈人西門和耶穌並肩背起十字架,後來他還見義勇為指責繼續戲弄到地耶穌的兵丁。

  十三、耶穌被鞭打的過程,包括當兵丁釘完第一隻手後,因為另一隻手掌伸不到稍遠木釘的位置,兵丁強行拉長耶穌的手以吻合下釘的位置。

  十四、馬利亞在十字架下向耶穌說:「容讓我和你同死吧。」

  這是一齣以宗教為題材的娛樂電影,片中加了些聖經以外的元素,因而是不能當之為寫實的片來看,也不宜輕易將之當作傳福音的工具。在沒有背景、沒有教會跟進的情況下,這片大抵不會給未信者留下深刻印象,未信者只會記得當中的血腥虐打殺害而沒有其他的了,因為觀眾所看見的並無有關永生救贖的信息,再者,片中沒有太多的屬靈信息,又沒有交待基督為何被血腥虐打及殺害。或許,未信者受其他基督教福音電影的感動肯定多於此片。但對基督徒而言,又可否看多一點,在似是而非的內容中,超越感性而作出理性的分析?

  如果我們真的如米路積遜所言,需要目睹和聽見所有的血腥暴力才能感受到、體會到主基督的捨己,為何四福音均沒有詳盡描述耶穌受虐、受苦的詳情?明顯地,聖經的著眼點不在受難的詳情,而在受死、埋葬、第三天復活升天,這整全的救贖觀。所以基督徒該小心分辨一窩蜂的追捧的行徑,特別是在這追求感覺的年代。要小心不要以影像、氣氛、音樂來取代一篇講道並代替神透過經文的說話。

  去看《受難曲》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基督徒是否真切認識信仰,唯所盼的是弟兄姊妹能分辨是非,辨明真道。共勉之!

[ Next Thread | Previous Thread | Next Message | Previous Message ]


Post a message:
This forum requires an account to post.
[ Create Account ]
[ Login ]
[ Contact Forum Admin ]


Forum timezone: GMT-8
VF Version: 3.00b, ConfDB:
Before posting please read our privacy policy.
VoyForums(tm) is a Free Service from Voyager Info-Systems.
Copyright © 1998-2019 Voyager Info-System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