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yForums
[ Show ]
Support VoyForums
[ Shrink ]
VoyForums Announcement: Programming and providing support for this service has been a labor of love since 1997. We are one of the few services online who values our users' privacy, and have never sold your information. We have even fought hard to defend your privacy in legal cases; however, we've done it with almost no financial support -- paying out of pocket to continue providing the service. Due to the issues imposed on us by advertisers, we also stopped hosting most ads on the forums many years ago. We hope you appreciate our efforts.

Show your support by donating any amount. (Note: We are still technically a for-profit company, so your contribution is not tax-deductible.) PayPal Acct: Feedback:

Donate to VoyForums (PayPal):

Login ] [ Contact Forum Admin ] [ Main index ] [ Post a new message ] [ Search | Check update time | Archives: 12[3] ]
Subject: 世界盃簡史


Author:
KIM
[ Next Thread | Previous Thread | Next Message | Previous Message ]
Date Posted: 23:41:09 06/30/02 Sun

世界盃簡史(1930-2002)

By Mike Collett


1930年烏拉圭世界盃


共有13個國家參加本屆世界盃,其中四支歐洲球隊-比利時、羅馬尼亞、南斯拉夫和法國-同船趕赴南美;他們在海上長途跋涉兩周後抵達里約熱內盧,與巴西隊會合,再一道前往烏拉圭。法國隊和墨西哥隊開啟揭幕之戰,結果前者以4-1勝出。不過,第一屆決賽卻是東道主和近鄰阿根廷之間的對決。


烏拉圭在決賽扭轉上半場1-2落後的不利局面,最終以4-2力克對手,捧回法國雕塑家勒阿福勒爾(Abel Leafleaur)設計的冠軍獎盃。



1934年意大利世界盃


本屆世界盃是唯一一屆衛冕冠軍拒絕參賽的賽事。有16支球隊進行淘汰賽,最終還是由東道主捧盃。


墨索里尼(Benito Mussolini)對意大利奪冠欣喜不已,而巴西和阿根廷遠涉重洋,跋涉8,000英里(1.3萬公里)旅程,卻只各踢了第一輪的一場比賽。意大利隊在決賽中一度以0-1落後捷克斯洛伐克隊,但在終場前八分鐘將比分扳平,並在接下來的加時賽中一舉奠定勝局,以2-1奪得冠軍。




1938年法國世界盃


意大利做客法國,再度奪冠。不過政治因素讓不少足球強國退出了本屆盃賽。奧地利晉級決賽圈,但未參賽,然有數名奧地利球員代表德國隊出戰;西班牙則因爆發內戰,沒有參賽。


阿根廷和烏拉圭亦未參賽。巴西隊和波蘭隊在斯特拉斯堡上演了一場經典之戰,巴西隊的萊昂尼達斯(Leonidas)一度赤腳上陣,全場攻入四球,幫助本隊在加時賽中以6-5戰勝波蘭隊。在決賽上,意大利隊以4-2力克匈牙利隊。




1950年巴西世界盃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國際足總(FIFA)主席、同時也是世界盃的創始人雷米金(Jules Rimet)向意大利討回冠軍獎盃,並藏在自己的床底下。大戰結束後,世界盃重新舉行,烏拉圭第二次奪冠,但這屆世界盃決賽卻被稱為「不像決賽的決賽」。


在這屆盃賽上,美國隊於貝洛奧里藏特(Belo Horizonte)以1-0擊敗英格蘭,而由業餘球員組成的瑞典隊則在聖保羅以3-2力克意大利。賽制採取小型聯賽的形式來決出冠軍,結果巴西、瑞典、西班牙和烏拉圭成為最後四支爭奪冠軍的隊伍。巴西只要在與烏拉圭的比賽中戰平就可以奪冠,但在里約熱內盧馬拉卡納(Maracana Stadium)球場17.4萬名球迷助陣下,巴西仍以1-2落敗。




1954年瑞士世界盃


奧運會冠軍匈牙利隊的奪冠呼聲最高,該隊擁有普什卡什(Puskas)、博日奇(Bozsik)、科奇什(Kocsis)、希代格庫蒂(Hidegkuti)等名將,且在決賽圈開戰前更保持了28場國際比賽不敗的佳績。


但在經歷了惡名昭彰的「伯爾尼之役」後,匈牙利便陣腳大亂。在該場對陣巴西的比賽中,匈牙利共有三名球員被罰下場,且兩隊賽後還在休息室裡大打出手。


在決賽中,匈牙利迎戰曾在首輪以8-3征服過的手下敗將西德隊。然而,這一次匈牙利卻在以2-0領先的情況下連丟三球,最終以2-3敗北。




1958瑞典世界盃


在17歲少年比利(Pele)的精湛球技下,巴西隊首次奪得世界盃。比利先是在對威爾士的比賽中破門得分,接著在對法國的準決賽中上演帽子戲法,幫助本隊以5-2擊敗對手,最後又在對東道國的決賽中攻入兩球,助巴西以5-2戰勝瑞典,奪得冠軍。法國隊的方亭(Just Fontaine)在本屆世界盃上共攻進13球,這項紀錄迄今仍無人能破。英格蘭和巴西在首輪比賽中以0-0踢平,是世界盃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互交白卷的比賽結果。



1962年智利世界盃


本屆盃賽巴西隊衛冕成功,但比利只參加了對墨西哥的揭幕戰,隨後就因傷退出比賽。巴西隊在聖地牙哥的決賽中以3-1戰勝捷克斯洛伐克隊,進球功臣分別是阿馬里爾多(Amarildo)、齊托(Zito)和巴瓦(Vava)。意大利隊和智利隊之間的比賽被後人稱為「聖地牙哥戰役」,在該場比賽中,意大利隊有兩人被罰下,另有一人則被智利球員一記紮實的左鉤拳打斷鼻樑。



1966年英國世界盃


冠軍獎盃在倫敦巡迴展出時被盜,數日後一隻喚為「淘氣鬼」(Pickles)的狗,在倫敦南郊一座民宅前院的灌木叢中找回了獎盃。本屆世界盃再次由東道主奪冠。


比利在對保加利亞的比賽中遭對方後衛踢傷,而巴西欲連續三屆奪冠的希望也落了空。英格蘭隊在主教練拉姆齊(Alf Ramsey)的精明領導下,於溫布利大球場(Wembley)透過加時賽,驚心動魄地以4-2戰勝西德隊,奪取冠軍。赫斯特(Geoff Hurst)是役上演了帽子戲法,其中,他個人的第二球-即英格蘭隊的第三球,乃是世界盃歷史上爭議最大的的一球;人們現在仍在爭論,該球從門楣上彈下來之後,究竟有沒有越過球門線。



1970年墨西哥世界盃


比利賽前發誓這是他參加的最後一屆世界盃。巴西隊憑藉空前完美的陣容捧走了雷米金盃,其隊員包括克洛多瓦爾多(Clodoaldo)、熱爾松(Gerson)、里韋利諾(Rivelino)、托斯唐(Tostao)、雅伊爾津霍(Jairzinho)、比利和卡洛斯阿爾貝托(Carlos Alberto)。


在墨西哥阿茲特克體育場(Aztec Stadium)舉行的決賽中,巴西隊展現出令人嘆為觀止的腳法與配合,以4-1大勝意大利隊。雅伊爾津霍成為世界盃歷史上唯一每場比賽都有進球的球員。意大利在準決賽中也和西德隊上演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大對決,結果前者以4-3勝出,這也是世界盃歷史上唯一一場在加時賽總共有五次入球的比賽。




1974年西德世界盃


又是東道主獲勝的一屆世界盃賽事,德國人首次捧起新的FIFA世界盃獎盃,而該屆世界盃也因引進「全攻全守」的風格而名垂青史。


由告魯夫(Johan Cruyff)領銜的荷蘭隊先後以4-0和2-0擊敗阿根廷和巴西,宣告了該隊的崛起,但卻未能在決賽中戰勝西德,以1-2落敗。號稱「轟炸機」的武勒(Gerd Muller)在決賽中攻入致勝一球。




1978年阿根廷世界盃


東道主在決賽圈的比賽中得到球迷歇斯底里般的支持,並且在滿天飛舞著彩帶的決賽中戰勝荷蘭,捧得冠軍盃。告魯夫此次則拒絕代表荷蘭隊出戰。


阿根廷在首輪小組賽中遭意大利擊敗,但他們隨即重振旗鼓,並以6-0大勝秘魯,闖進決賽。


在帕薩雷拉(Daniel Passarella)、阿迪萊斯(Osvaldo Ardiles)以及肯佩斯(Mario Kempes)等傑出球員的幫助下,阿根廷在決賽的加時賽中3-1擊敗荷蘭,而肯佩斯則以六個進球榮膺該屆世界盃的最佳射手。



1982年西班牙世界盃


意大利在首輪僅僅依靠淨勝球的優勢從小組賽中晉級,但他們在第二階段中,爆冷門淘汰了風格優美華麗的巴西隊,最終第三度捧起世界盃。


意大利隊的濟科(Zico)、蘇格拉底(Socrates)、法爾考(Falcao)和艾得爾(Eder)發動源源不斷的攻勢,令巴西隊難以招架,以2-3落敗,羅西(Paolo Rossi)在該場比賽上演了帽子戲法。其後意大利闖入決賽,以3-1擊敗西德隊,而羅西更以六個入球當選該屆世界盃的最佳射手。




1986年墨西哥世界盃


可怕的地震拉開本屆世界盃的序曲,但有球星馬拉當拿(Diego Maradona)在陣中的阿根廷顯然萬夫莫敵。


巴西在十二碼球之戰不敵法國,止步於半準決賽,而法國則在準決賽中敗在西德隊腳下。馬拉當拿在對英格蘭的比賽中獨中兩元,其中一次為故意手球,他驕傲地將此球戲稱為「上帝之手」,另一球則是堪稱史上最偉大的進球之一;此外,馬拉當拿在對比利時的比賽中也梅開二度,將阿根廷帶入決賽。在決賽中,阿根廷於阿茲特克體育場11.5萬名球迷的見證下,以3-2擊敗西德隊封王。




1990年意大利世界盃


本屆世界盃充斥著乏味的防守球風和許多以十二碼球決勝負的比賽。西德隊與阿根廷隊的決賽不僅是世界盃歷史上最糟糕的一場決賽,也是所有世界盃賽中最差勁的比賽之一。


西德的布爾美(Andreas Brehme)終場前十二碼球命中,決定了最終的勝者。而阿根廷則不僅成為第一支沒有在世界盃決賽中進球的球隊,也是第一支在決賽中有兩名球員被罰下場的球隊。東道主意大利一直表現出色,幾乎肯定會再奪冠,但卻在準決賽的十二碼球大戰中不敵阿根廷。西德則在另一場準決賽中,以十二碼球戰勝英格蘭。



1994年美國世界盃


這是一屆精彩非凡的世界盃,進球、激情、戲劇性和驚喜交織成了這一屆的世界盃賽事。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決賽太令人失望,巴西與意大利在決賽中互交白卷,最後巴西以十二碼球獲勝。保加利亞在前16場世界盃賽事中無一勝績,但卻成為本屆世界盃的黑馬,擊敗德國隊,昂首殺入準決賽。


1986年世界盃中的阿根廷英雄馬拉當拿再次成為焦點人物,他因藥檢呈陽性而被趕出世界盃。此外還有一齣悲劇,哥倫比亞的埃斯科瓦爾(Andres Escobar)在對美國的比賽中自擺烏龍,返家幾天後遭到槍殺。


東道主在第二階段遭巴西隊淘汰,雖敗猶榮。雖然決賽乏善可陳,但巴西隊仍是本屆盃賽上最優秀的球隊,理應得到冠軍。



1998年法國世界盃


本屆盃賽是自1978年阿根廷世界盃以來,東道主首次奪冠,而且絕對是當之無愧。


法國隊在巴黎進行的決賽中以3-0擊敗死氣沉沉的巴西隊,成為歷史上賽況最為一面倒的世界盃決賽。


朗拿度(Ronaldo)當時號稱世界上最優秀的球員仍有爭議。他在決賽中表現失常;比賽結束之後,才傳出他在比賽前一晚生病的消息。


總的來說,這是一屆精彩紛呈的世界盃,且是首次由32支球隊進行角逐;其中克羅地亞、牙買加、南非以及日本都是首次在世界盃亮相。


施丹(Zinedine Zidane)在決賽中梅開二度,成為法國的足球金童。法國在慶祝其輝煌體育史上的黃金時刻之際,還把施丹的肖像裝飾在凱旋門上。


然而本屆世界盃也並非十全十美的,整個賽事中裁判們共出示250張紅黃牌,還有22名球員被罰下。此外,在許多場比賽中,還因裁判判罰尺度不一,而引發頗多爭議。



2002年韓日世界盃


在經過一場體壇最緊張激烈的申辦競爭後,國際足總1996年5月31日於蘇黎世決定由南韓和日本共同主辦2002年世界盃決賽圈的賽事。


兩個東道主將各自提供10個比賽場地,揭幕戰和決賽將分別在漢城和橫濱舉行。


這是首次由兩國聯合舉辦盃賽,有許多問題已獲得解決,但還有不少問題仍尚待處理。


本屆世界盃是21世紀的第一屆,同時也是亞洲國家第一次承辦。幾乎可以肯定的一點是,自從巴西隊1958年在歐洲奪冠以來,本屆盃賽冠軍將會首次由主辦國所在大洲以外的國家隊獲得。

[ Next Thread | Previous Thread | Next Message | Previous Message ]


[ Contact Forum Admin ]


Forum timezone: GMT-8
VF Version: 3.00b, ConfDB:
Before posting please read our privacy policy.
VoyForums(tm) is a Free Service from Voyager Info-Systems.
Copyright © 1998-2019 Voyager Info-System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