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yForums
[ Show ]
Support VoyForums
[ Shrink ]
VoyForums Announcement: Programming and providing support for this service has been a labor of love since 1997. We are one of the few services online who values our users' privacy, and have never sold your information. We have even fought hard to defend your privacy in legal cases; however, we've done it with almost no financial support -- paying out of pocket to continue providing the service. Due to the issues imposed on us by advertisers, we also stopped hosting most ads on the forums many years ago. We hope you appreciate our efforts.

Show your support by donating any amount. (Note: We are still technically a for-profit company, so your contribution is not tax-deductible.) PayPal Acct: Feedback:

Donate to VoyForums (PayPal):

Login ] [ Contact Forum Admin ] [ Main index ] [ Post a new message ] [ Search | Check update time | Archives: 123456789 ]
Subject: 身心健益學社:談「認識同性性傾向」的教育(轉自時代論壇)


Author:
以利達
[ Next Thread | Previous Thread | Next Message | Previous Message ]
Date Posted: 18:53:28 04/14/05 Thu

談「認識同性性傾向」的教育


李國昌

電郵:info@bshs.org.hk

(一)

鑒於近年來有團體積極推動「正確認識同性性傾向」的教育,向包括青少年在內的社會大眾,大力灌輸尚沒有科學真憑實據的「同性性傾向與行為乃天生、自然、健康、不宜及不能改變」之論說,引起愈來愈多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及質疑這種「認識」和「教育」是否正確,本學社就此表達以下意見。

關於「同性性傾向」

「同性性傾向」不是單指渴望與同性建立密友關係的傾向(Homo-emotional),而是也指對同性有性行為慾望的傾向(Homo-sexual),這亦是多數人未能理解的部分,因為同性身體有的,其實自己也有,渴望與同性作性行為的背後,會否涉及在某些心理下於性慾上不妥當的擺放,及這種性慾的擺放會否對身心與人倫的健康帶來不良影響,是值得關心的課題。

對身體健康可有的影響

一、肛交的風險

關於「同性性傾向以至行為」對身體健康會否帶來不良影響,可從肛交行為開始探討,因為有同性性慾望傾向以至行為的,以男性較多,而根據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於二○○四年十月發佈之《香港男男同性性行為調查》的研究報告,在香港的男同性戀者約25%曾有男男肛交的行為。

從生理與醫學的層面分析,肛交是一種高危的行為,有機會導致肛裂、肛管脫垂、肛管直腸環損傷、直腸黏膜損裂、腹瀉和失禁,此外,由於直腸黏膜層的損裂是不會帶來痛楚感覺,及其可引致之潰瘍與細菌入血是會直到事主出現嚴重併發症後才得知道,所以,肛交對其中一方的身體健康而言,其實是有很大的潛在危險。而對於另一方而言,儘管使用安全套作保護,可減少該方身體健康的潛在危險 (這其實亦顯示出此行為本身的不安全與及已經偏離自然),但除非雙方的角色不會互換,否則該方同樣會遇上對方要面對的健康風險。

對於有人說,無論同性戀者或異性戀者都會有肛交的人,只要不是濫交,肛交便不會危險,然而,從上述分析可見,這講法並不正確。此外,由於不可能有陰道交的緣故,所以,肛交是在男同性戀者的圈子中才是較為普遍。

二、口交的風險

有關口交是否安全的問題,可先從政府的愛滋病網上辦公室資料瞭解:「口交,即用口部接觸對方的生殖器官,這些行為都是有機會感染病毒,尤其當口腔或生殖器官是有傷口,所以若要減低感染機會,口交時亦應使用安全套或牙醫用的薄膜。」這換句話也是說,口交並非沒有風險的行為,而且,亦更有體液「病從口入」(例如肝炎)的事例。

雖然口交的風險無論於同性或異性間進行都會存在,但以生理上不可能有陰道交的同性性行為而言,涉及口交的情況會相對較多,承受風險的機會亦會相對較高。而儘管有安全套及牙醫用的薄膜產品可減低某些風險,但選擇口交者卻會覺得這是帶有不信任對方的意味,又或可帶有自己是有濫交的意思,所以是會頗為抗拒使用,口交的潛在風險往往易被看輕又或被迫不顧。

三、 易傾向濫交的風險

對於有人說,無論同性戀者或異性戀者都有濫交的人,若從感染愛滋病病毒的數字來看,更可證明異性戀者有濫交傾向的情況,比同性戀者有濫交傾向的情況更普遍。然而,這是否事實呢?統計資料的顯示並非如此,且恰恰相反,以下是一些海內外的數據和分析。

中國衛生部曾於二○○四年十一月底與聯合國中國愛滋病專題組共同發表一份研究報告,指出中國於二○○四年九月底約有五百萬至一千萬男同性戀者,而處於性活躍期的男同性戀者約佔性活躍期的整體男性2%至4%,及處於性活躍期的中國男同性戀者愛滋病感染率約達1.35%,男同性戀者在中國愛滋病高危人群中居第二位,僅次於注射毒品人士。此外,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調查,中國超過一半男同性戀者有多個不同性伴侶,最多者達一百個以上。

至於香港特區方面,根據衛生署的公布,香港於二○○四年共有二百六十八宗新感染愛滋病病毒個案的呈報,其中一百○七人是透過異性性接觸受到感染,六十五人透過同性或雙性性接觸受到感染,廿一名為注射毒品人士,其餘七十五名的受感染途徑則不詳。若單從數字看,有一百○七人透過異性性接觸受到感染,確比較於有六十五人透過同性或雙性性接觸受到感染為多,但若計入同性戀者只約佔整體人口2%這個因子,後者的受感染率其實是比前者多約廿九倍,儘管按一些同性戀者團體所聲稱之同性戀者約佔整體人口10%來計算,後者的受感染率也比前者多約四點五倍。這比率的背後是否表示後者總會比前者缺乏獲得防預愛滋病的資訊,還是另有原因,值得探究。

又根據美國疾病控制防預中心的資料,美國於二○○三年間有216,486宗受愛滋病病毒感染的新呈報個案,其中經由男男性接觸受感染的有72,475人,經由異性性接觸受感染的有41,152人,因注射毒品而受感染人士有39,756名(其中8,623人且有男男同性性接觸),而餘下62,833人是透過其他原因受到感染。美國是資訊發達的國家,對防預愛滋病的教育工作亦已推行近二十年,卻仍有這首兩個類別之數字的比例(且未計入同性戀者只約佔人口2%至4%),當中實在有我們不宜迴避與扭曲的啟示。

小結

我們誠然不應瞎猜或刻意標籤個別愛滋病患者受感染的成因,既因為受HIV病毒感染的原因也可以是來自配偶、母體、輸血、不慎給傷口接觸到受感染的血液或精液等,更因為就算有病患者以前是曾作過一點不宜或不應作的事而導致受感染,他/她們也可能已經改變過來或希望可改變過來,及需要得到親人、朋友和其他人的重新接納與支持,且需要得到實質上的幫助與關懷(包括醫療及輔導方面)。然而,若政府或任何團體擬在學校的性教育或通識教育,又或擬在社區中心或青少年中心等之活動內加入「認識同性性傾向」的教育,則上述的醫學知識以及統計資料和分析,都是不應避諱、隱瞞或扭曲,以致造成誤導的。不過,現時的情況卻並非如此,致使有些年輕人因對「同性性傾向」的認識不全面、不正確和被美化,而無知地認定這是天生、自然、健康、不宜及不能改變的事,甚至認定自己是本有這個「根本沒有問題的傾向」,且將其他人的關懷、善勸、善導也說成是所謂「歧視」、「不科學」、「恐同症」等等,這都是不少家長與教育工作者所不忍看見,並深表關注的。

(二)

「性傾向教育」可屬於性教育的範疇,也可屬於通識教育的範疇,但無論於何者,「同性性傾向」都應是須仔細地作研究和探討的課題。上文談過「同性性傾向以至行為」對身體健康可有的風險,下面再談對心靈與人倫健康可有的影響,以及「同性性傾向」是否不宜和不能改變。

對心靈與人倫健康可有的影響

關於「同性性傾向以至行為」對心靈及人倫健康可有的影響,且從同性的身體結構相同開始理解。由於同性身體結構相同,所以同性之間不能有真正的陰道交,同性性行為一般會以肛交、口交或互慰等進行。

先以肛交來說,肛交者通常在起初都會有很大的掙扎:「肛門並非衛生清潔的地方,自己真要這樣做?」雖然這內裡的聲音可以被當事人暫時壓下,但事實上,這潛意識仍會存在,及當事人仍可感到。把內裡對「肛交慾望與行為」的警示聲音壓下,除了實質上會給雙方當事人帶來身體健康方面的潛在危險,及要在心理上留下隱憂外,若其中一方想減少部分風險而主動使用或向對方提出使用安全套的話,卻會因為雙方都知沒有避孕的須要,所以反會引起對方猜度,懷疑另一方是否因背地裡有濫交(又或如自己一樣有濫交)而希望互相設防,以至無論是彼此設防或不設防,心底都會有所矛盾,這種人倫的發展,對心靈健康實非好事。此外,更有一些有肛交慾望與行為的同性戀者會用酗酒、吸食大麻或軟性毒品等來麻醉與放縱自己,以逃避問題的癥結,情況令人擔心。事實上,他們問題的癥結亦往往不是因為多數人不贊成同性性行為,而是因為連他們自己也逐漸感受得到這種有同性肛交行為關係的不健康和不妥,卻又不能自己跳出肛交慾望的困擾,內心甚覺矛盾。

至於不涉及肛交的同性性行為,亦由於同性身體的結構相同,所以同性之間互相撫摸或口觸對方的身體和性器,也會容易帶來於心靈與人倫關係上不健康的影響。例如說,其中一方或甚至雙方會容易對兩人的肌膚與身材(或肌肉與身形)等不自覺地有不健康的具體相比,以致會容易孕育或加強自卑、自負、或自卑引發自負與自我保護等心理。也例如,若其中一方與其他同性或異性頗為談得來與關係好及感情深,又或對其他同性或異性頗為欣賞等等,作為另一方的亦可能會容易產生同性感情的妒忌、異性感情的顧慮(因「雙性戀」之可能),內心易感不安,並容易帶來關係的衝突與內心的抑鬱。又例如,若其中一方的外表有頗能令同性欣羨及異性受吸引的條件,則另一方容易落入於與其他同性和異性都作相比、容易敏感於對方與各同性及異性朋友的關係、容易感到受傷害……等等的情況或可能會更多,想「霸佔對方」之慾望以及彼此關係的張力亦可能會更大。

雖然頗多研究指出,「與同性有性行為者」確較其他人容易落於情緒困擾、焦慮、抑鬱等情況,不過,亦有人嘗試把這現象歸因於普遍社會對同性性行為不接納及有些人對同性戀者「歧視」,以至當事人未能接納自己的性取向所致。然而,且看荷蘭(荷蘭是自從一九九四年已有「性傾向歧視立法」的國家)於二○○一年由Netherlands Institute of Social Sexological Research、Netherlands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and Addiction 及Utrecht University共同進行調查研究而得出的Sandfort et al, 2001報告,這報告顯示在該國的「與同性有性行為者」出現抑鬱、焦慮、情緒困擾等情況之比率仍然高於其他人三至九倍。這調研的結果進一步帶出背後值得深思的啟示。

是否不宜改變

事實上,人的性慾望以至行為是有一定的「人倫健康界線」,及這些界線並不是個人設法否定便會不存在,人若不理會這些界線,是會容易引來於身體、心靈與人倫健康上的問題。從上面之細析可見,「同性性慾望以至行為」是頗容易會帶來這三方面的負面影響,所以,實在難言「不宜改變」甚至「適宜鞏固」,相反地,這其實是適宜尋求可得矯治的幫助。

雖然矯治「同性性傾向」一般或須三至五年時間,需視乎每一求助者之過往家庭背景與成長經遇或歷程、日常生活的圈子和嗜好、對同性有性行為的慾望有了多久、求助的原因和決心,以及輔導者對這課題的深入認識和了解程度、對輔導方法的正確掌握和適當應用……等等,然而,整個輔導的過程卻非一個必然大感痛苦或甚至持續痛苦的過程 (且不像戒煙、戒酒、戒毒般會有身體不適期),特別若是求助者能找到一些具愛心、具輔導這方面經驗與專長,以及有過來人相助的志願團體尋求幫助的話,那更會是一個可經歷愛護、關懷、諒解與鼓勵等等的過程。這些志願團體有例如(香港)新造的人協會、(台灣)走出埃及輔導協會、(新加坡)抉擇、(加拿大)新希望延展、(北美)出埃及全球聯盟……等等。

是否不能改變

對於有人傳講「同性性慾望」乃是天生的,所以不能改變,及那些所謂「能改變」的見證只是當事人倘在反覆之中或變成「雙性戀者」而矣,並舉出一些未能成功的例子,對此論說,須留意的誤導有四。

其一,「同性性慾望天生論」非但不是在科學上已被證立之說,及其可引伸的「肛交慾望天生論」更是大有疑點,而且,儘管退一步地以「天生論」來說,在醫學上,亦非凡屬先天性的都必為自然、健康、不宜與不能改變的。

其二,任何輔導的工作總會有一些未成功、有反覆或半途而廢的例子,單舉出一些未能成功的例子,仍不能抹殺成功的例子。

其三,此論說變相是否定有這方面過來人的真實存在,意思是那些所謂「過來人」全是作假或扯謊的,然而,這實在是個甚大的武斷和非常嚴重的指控,不過,這同時也顯出其背後或有一種因對過來人懼怕與敵視而作完全否定其存在的自我防衛心理,我們須予諒解。有關過來人的一些見證例子,可參《恢復真我──掙脫同性戀枷鎖》、《你毋須是同性戀者》、「出埃及全球聯盟」網頁、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Research and Therapy of Homosexual網頁……等等,當中更有些過來人在後來委身於幫助同性戀求助者得改變的事工,及於現在仍公開地作見證。

其四,矯治「同性性傾向以至行為」的輔導,是幫助求助者重建健康心性之輔導,而不是以要使求助者對異性覺吸引為目標的引導。這輔導的過程會包括(卻不止於)給求助者瞭解同性性行為可對身心與人倫健康的影響,從而鞏固其想離開這慾念以至行為的動機及意志。若求助者倘未能妥善掙脫與同性作性行為的慾望,當然不算已是成功的輔導,但其實只要求助者不半途而廢的話,成功走出困局絕非遙不可及的事。導師對個別求助者的耐心聆聽與啟導、求助者互助小組成員間的互相支持與鼓勵、過來人的經驗分享和安慰……等等,都是可幫助求助者走出困局的重要元素。

總語

在沒有科學真憑實據,且有明顯的反證,及有不少求助者與過來人的事實下,無論是向學子或社會大眾宣講或滲透「同性性傾向以至行為乃天生、自然、健康、不宜及不能改變」之說,都是不適當的。但近年來,卻有團體藉「性傾向歧視教育」不斷間接滲透這些論說,試圖把這些論說重覆千遍百遍使人誤以為是「真理」,事情令人擔憂,亦令愈來愈多家長和教育工作者關注。

(作者為身心健益學社祕書)

http://www.christiantimes.org.hk,時代論壇時代講場,14.4.2005)
http://www.christiantimes.org.hk/Common/Reader/News/ShowNews.jsp?Nid=28572&Pid=6&Version=0&Cid=261&Charset=big5_hkscs

[ Next Thread | Previous Thread | Next Message | Previous Message ]

Replies:
Subject Author Date
Don't open too many new threads yourself la gum...Liberal19:14:54 04/14/05 Thu
Re: 身心健益學社:談「認識同性性傾向」的教育(轉自時代論壇)Baltan23:04:11 04/15/05 Fri


Post a message:
This forum requires an account to post.
[ Create Account ]
[ Login ]
[ Contact Forum Admin ]


Forum timezone: GMT+8
VF Version: 3.00b, ConfDB:
Before posting please read our privacy policy.
VoyForums(tm) is a Free Service from Voyager Info-Systems.
Copyright © 1998-2019 Voyager Info-System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