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yForums
[ Show ]
Support VoyForums
[ Shrink ]
VoyForums Announcement: Programming and providing support for this service has been a labor of love since 1997. We are one of the few services online who values our users' privacy, and have never sold your information. We have even fought hard to defend your privacy in legal cases; however, we've done it with almost no financial support -- paying out of pocket to continue providing the service. Due to the issues imposed on us by advertisers, we also stopped hosting most ads on the forums many years ago. We hope you appreciate our efforts.

Show your support by donating any amount. (Note: We are still technically a for-profit company, so your contribution is not tax-deductible.) PayPal Acct: Feedback:

Donate to VoyForums (PayPal):

Login ] [ Contact Forum Admin ] [ Main index ] [ Post a new message ] [ Search | Check update time | Archives: 123456789 ]
Subject: 邊緣者的聲音,誰有權遏制? - 進一步剖析榆林事件(李偉儀)


Author:
以利達
[ Next Thread | Previous Thread | Next Message | Previous Message ]
Date Posted: 03:17:29 04/18/05 Mon
In reply to: Cain 's message, "團體抗議書店歧視 擺放女同志小冊子被拒" on 13:22:22 04/11/05 Mon

邊緣者的聲音,誰有權遏制? - 進一步剖析榆林事件
--李偉儀








「雖然我不贊成閣下的論點,但我誓死捍衛閣下發表言論的權利。」(I disapprove of what you say, but I will defend to death your right to say it.) 伏爾泰(1694-1778)





「榆林書店」老闆以基督教背景為由,拒絕擺放民政事務局資助、香港女同盟會編纂的《她們的女情印記》口述歷史;另一份同志刊物《拼圖》於送往書店後被扔到街上,若不是編輯碰上拾破爛的婆婆,差點未能贖回那幾百份將成廢紙的《拼圖》。自從此事發生,伏爾泰的事跡不斷腦際縈繞。


伏爾泰(1694-1778)是一位以維護思想、言論、表達自由及寬容原則見稱的知識份子。伏爾泰的房子常年掛著孔子像,他欣賞孔子以哲理說服別人,不像歐洲地區運用宗教狂熱及權力迫害別人。於十八世紀歐洲,幾乎沒有一個啟蒙主義作家可以逃過書刊檢查制度的迫害。伏爾泰所著的《哲學通信》、《哲學辭典》、《老實人》等,以及他有份支持朋友狄德羅出版的《百科全書》,都曾遭禁止流通及焚書。他的名言「雖然我不贊成閣下的論點,但我誓死捍衛閣下發表言論的權利。」(I disapprove of what you say, but I will defend to death your right to say it.)是他對焚書的慨嘆。


伏爾泰批評宗教狂熱得罪政府及教會而遭放逐,允許回法國已是八十高齡,海關官員問他:「有否帶違禁品?」伏爾泰答:「只有我本人是違禁的。」跨越二百多年,言禁與審查仍以基督之名瀰漫著,伏爾泰作品與女同志寫作受到唾棄。


新聞紙太快將事件兩極化──對立了「激進vs.保守」;「霸道女人vs. 私人地方」,再有衛道之士乘機對反歧視立法反撲而掩蓋其它有意思的討論。





書店,獨特文化空間


我從來不知道「榆林書店」是一片道德高地,我誤以為它跟其它二樓書店的做法一樣,自動騰出小架子讓民間團體送來宣傳品,沒理由會出現審查的問題吧。假象之所以浮現,基於兩個原因:


第一,印象中旺角西洋菜街是民主運動聲音最有活力的地方,不論是行人專用區,抑或二樓書店,都是前進知識傳播的好地方。知識份子去蘭桂坊嬉戲,去西洋菜街卻是為了治學。猶記得「東岸書店」的一位店長,曾獲政府資助編寫反歧視教材,以身作側,為二樓書店帶來非常正面的形象;而剛結業的「洪葉書店」更是民間刊物的集散地──像雜價攤、單張亂飛的架上可尋獲女性主義、綠色運動、同志平權、宗教反思、另類藝術媒體刊物,更有牛棚課程。擺放單張的架子面積細小,卻帶來知識境界無限的空間,愛書人購得書本,又可從架上得到意外知識和啟發,掌握民間和小眾資訊。


第二,我本身也是「榆林書店」的常客,更剛付了年費做了VIP會員。我曾於店裡買過不少有關女性情慾的書,就算是同志書籍也買得到。農曆新年後不久,極度苦悶,與女朋友逛上「榆林書店」打書釘,看到台灣大學哲學系楊惠南教授剛於一月份面世的新書《愛與信仰:台灣同志佛教徒之平權運動與深層生態學》。假如比拼激進,坦白說《她們的女情印記》簡直是小毛見大毛了。楊教授探討同志佛教徒平權運動以及台灣佛教對於環境倫理的態度,其觀點是同志佛教徒不應受到責難,個人化「心靈改革」的環保運動也行不通,全球化和資本主義才是環境生態最大威脅者。楊教授認為同志和生態議題蘊含了同樣的宗教主題──眾生平等。我們一口氣買了三大本《愛與信仰》,並稱讚「愉林書店」的書種多,店員主動說如果有需要的話可代訂性傾向書籍。


書店拒絕宣傳品時有何審查準則?賺錢的性傾向書籍容許出售,政府資助派發的教育刊物卻被拒?究竟是只歡迎乎合宗教原則的?還是可圖利的才笑臉迎人?


書店當然擁有最終的控制權,但書店不是純粹的消費場所,不像上樓咖啡店。它是獨得文化空間,知識寶庫,聚集愛書人,刺激新思維,發揚公民智慧。知識與智慧應該容讓差異,也就是伏爾泰所指的寬容,絕非一言堂,更不以任何藉口如宗教理由作壓迫之事。它應是百花齊放,讀者得到多元化觀點。宣傳品放在架上,讀者自會運用個人選擇權。台灣導演蔡明亮新作品《天邊一朵雲》上畫,裡面男性口交的場面能通過「一刀不剪」,台灣新聞局長表示「不想看的人不要去看就好」。學校、社區中心等場域亦跟經營書店的理念相似。知識經由老師和社工傳授,不應先被某些道德考慮而掩過,褫奪青年人的資訊權利。但多數學校和社區中心同樣逃避「敏感」議題,2002年理工大學一項性傾向調查顯示,青少年接觸到政府資助出版的性傾向平等教育刊物人數近乎零,刊物不獲准許於書店擺放,更遑論進入教育與社區機構。





不要騎劫了基督徒


還有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需要討論,是否基督徒只有一種對待不同性傾向的想法?不少基督教朋友對我說書店丟了基督徒的臉,基督宗教對同性戀根本無統一口徑,所謂基督徒反對同性戀,只是論述的騎劫和壟斷罷!同是理工大學研究便發現七成基督徒支持性傾向平權。香港有同志基督徒,外國更有同性戀獲授聖職者。


就例如Rev. Dr. Leanne McCall Tigert是女同性戀者,她獲聯合基督教會授以牧師聖職,領有牧養心理治療師資格。她出版“Coming Out Through Fire: Survive the Trauma of Homophobia”(1999),一書時,擔任為美國新罕布什爾州首府康科特“Spirit of the Mountain”牧師。Tigert在書中指出,同性戀教徒應該出櫃,並受到尊重,出櫃可令同性戀基督徒更自主。更重要的是,很多反對同性戀人士反駁醫學上並沒有「恐同症」,這是同性戀者「創作」出來抹黑他們的東西。Tigert受心理治療訓練,她指出「恐同症」是一種情緒及心理症候,可量度出來,亦可透過心理治療(psychological healing)的方法一步步的讓恐同心理得以康復。Tigert的觀點是重要的,因為向來有心理學陣營中,大多數心理學家均出“Homosexual”是需要治療的心理問題,Tigert卻指出其實“Homophobia”更值得留意。Tigert現為美國市中心長老會牧師,康科特婦女輔導中心的家庭治療師,定期於教會內舉行「基督信仰與LGBT經驗」等屬靈講座。


此外,又有Bruce Hilton出版了“Can Homophobia Be Cured?”(1992),他是美國國立生物倫理中心主管,曾出任聯合衛理公會研習同性戀委員會(The United Methodist Committee to study Homosexuality)成員,並獲頒“Bishop Leontime T.C. Kelly Peace and Justice Award”之殊榮。書中他教導基督徒及一般人如何克服「恐同症」,他風趣地指出同性戀不會傳染,但恐同的心理卻會蔓延,但可以治癒。以Tigert及Hilton二書作剖析,主要是為了釐清基督徒身份之建構與權力糾纏不清,但可以肯定,在上主愛內的基督徒,不只一種。





民間團體憂戚與共


「榆林書店」事件令一群愛書人、知識份子、文化界、的朋友感到痛心,罷買是其中一個表達不滿的做法,事實上亦有很大機會在審查下書店根本無書可買。支持罷買行動的朋友,請把你的名字及感想傳到SexForOne@gmail.com或於inmedia本回應欄中留下你的名字和意見。


希望愛書人、知識份子、文化界、民間團體的朋友能對此事的進展作出關注。對於反同性戀人士先扭曲「逆向歧視」的概念,再四處散播謠言,大用特用「同性戀霸權」的可恥說法。這實在需要我們加把力去澄清,以免公眾受到誤導。


愛書人、知識份子、文化界、民間團體互相之間的連線,憂戚與共。我們不幸言中,有團體的刊物已進一步更到禁制,婦進的《平等與包容:促進不同性傾向人士平等機會》月曆被拒絕繼續擺放。我們要有準備反同性戀人士在「平衡人權」(明光社成立了另一“平衡人權監察會”)的包裝下,指「任何社會政策和法律,或任何個人行為選擇的權利和自由,都不可有損於他人的基本權利和自由,亦不可造成社會不公平、不公義或其他損害」。也即是說,我們向來爭取的民主運動、婦女運動、綠色運動、同志平權、宗教反思、關注貧窮等等的議題,都可被這種「平衡人權」的論調指為偏頗,忽略國家權力、父權、資本家、異性戀者、原教主義者、中產及上流階級的觀點而被反對。一如「逆向歧視」的概念受到濫用,則會出現當有懷孕婦女/殘疾者被老闆解僱,當她運用《性別歧視條例》或《殘疾歧視條例》投訴的時候,老闆便可以「逆向歧視」來指她「恃著大肚的霸權來歧視我對她的歧視」或「恃著跛腳的霸權來歧視我對他的歧視」。


二戰結束以後,一位叫馬丁的德國新教牧師為自己在納粹暴行中沈默而感到悔咎,他寫道:


「起初他們追殺共產主義者,我不是共產主義者,我不說話。


接著他們追殺猶太人,我不是猶太人,我不說話。


後來他們追殺工會成員,我不是工會成員,我繼續不說話。


此後他們追殺天主教徒,我不是天主教徒,我還是不說話。


最後,他們奔向我來,再也沒有人為我說話了。」


(本文章的精華版刊於2005/4/17明報副刊)

http://www.inmediahk.net/public/article?item_id=25621&group_id=70

[ Next Thread | Previous Thread | Next Message | Previous Message ]

Replies:
Subject Author Date
Re: 小道消息Cain10:39:43 04/18/05 Mon


Post a message:
This forum requires an account to post.
[ Create Account ]
[ Login ]
[ Contact Forum Admin ]


Forum timezone: GMT+8
VF Version: 3.00b, ConfDB:
Before posting please read our privacy policy.
VoyForums(tm) is a Free Service from Voyager Info-Systems.
Copyright © 1998-2019 Voyager Info-System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