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yForums
[ Show ]
Support VoyForums
[ Shrink ]
VoyForums Announcement: Programming and providing support for this service has been a labor of love since 1997. We are one of the few services online who values our users' privacy, and have never sold your information. We have even fought hard to defend your privacy in legal cases; however, we've done it with almost no financial support -- paying out of pocket to continue providing the service. Due to the issues imposed on us by advertisers, we also stopped hosting most ads on the forums many years ago. We hope you appreciate our efforts.

Show your support by donating any amount. (Note: We are still technically a for-profit company, so your contribution is not tax-deductible.) PayPal Acct: Feedback:

Donate to VoyForums (PayPal):

Login ] [ Contact Forum Admin ] [ Main index ] [ Post a new message ] [ Search | Check update time | Archives: 123[4]56789 ]
Subject: 東正教的歷史


Author:
Liberal
[ Next Thread | Previous Thread | Next Message | Previous Message ]
Date Posted: 09:56:51 02/21/05 Mon

東正教的出現,是發生在教會第一次分裂,約在十一世紀,原因在很多方面,但是起始於東方教會(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和西方教會(以羅馬為中心)的分歧,首先東方教會用希臘文為主要語言,西方教會以拉丁語為主,另外文化差別、對個別信仰問題的理解(原罪、圖像 Iconography),主要導火線是在著名的大公教會信經(Ecumenical Creed)的尼西亞信經:

今日的版本:

尼西亞信經
1. 我信獨一上帝,全能的父,創造天地和有形無形萬物的主。

2. 我信獨一主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在萬世以前為父所生,出於神而為神,出於光而為光,出於真神而為真神,受生而非被造,與父一體,萬物都是借著祂造的;

3. 為要拯救我們世人,從天降臨,因著聖靈,並從童女馬利亞成肉身,而為人;

4. 在本丟彼拉多手下,為我們釘於十字架上,受難,埋葬;

5. 照聖經第三天復活;

6. 並升天,坐在父的右邊;

7. 將來必有榮耀再降臨,審判活人死人;祂的國度永無窮盡;

8. 我信聖靈,賜生命的主,從父和子出來,與父子同受敬拜,同受尊榮,祂曾借眾先知說話。

9. 我信獨一神聖大公使徒的教會;

10. 我認使罪得赦的獨一洗禮;

11. 我望死人復活;

12. 並來世生命。

但是東方教會反對第8句,認為「和子」這個片語有問題。原來本來版本的尼西亞信經的第8句是「我信聖靈,賜生命的主,從父出來,與父子同受敬拜, 同受尊榮,祂曾借眾先知說話。」但是後來的版本(有「和子」一語的),是沒有經過東方教會同意下加的。而1054年,羅馬教會總主教(教宗)利奧九世 (Pope Leo IX)和君士坦丁堡宗主教瑟如拉留(Michael Cerularius)的代表發生爭執,結果終於演變為分裂。
這就是大公教會的第一次分裂 (Schism)。

東方教會後來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還發展了燦爛的拜占庭(Byzantine)基督教文化,今日他們流行於希臘、東歐和俄羅斯。他們有很深的圖像文化(Iconography),注重宗教神秘的經驗和苦修。

東正教和天主教都有對聖人敬禮 (veneration)﹐但不是敬拜。
東正教在十一世紀分裂出來﹐而他們採用的聖經版本其實舊約部份已經有了次經和幾卷書﹕
1 Esdras 以斯得拉一書(即基督教指為偽經的以斯得拉三書)(*)
Tobit 多俾亞傳
Judith 友弟德傳
Additions to Esther 艾斯德爾傳補編
Wisdom of Solomon 智慧篇
Ecclesiasticus 德訓篇
Baruch 巴路克
Epistle of Jeremiah Song of the Three Children 三聖子之歌
Story of Susanna 蘇撒納
Bel and the Dragon 貝爾和大龍
Prayer of Manasseh 瑪拿西禱言(*)
1 Maccabees 瑪喀比一書
2 Maccabees 瑪喀比二書 3
3 Maccabees 瑪喀比三書(*)
4 Maccabees 瑪喀比四書(*)
Psalm 151 詩篇151篇(*)
有(*) 號者為其他書卷。
如果有興趣﹐可以買基督教文藝出版社翻譯的這些書集合﹐了解一下 (全套分舊約時代的次經、偽經、著作和新約時代的著作)

其實﹐自新約的教會開始﹐教會除了保羅往西傳教﹐其它使徒和同工也王東方傳教﹐達到美索波大米亞(Mesapotamia)、印度等地﹐西方進入黑暗時代同時﹐東方也受到波斯人、回教帝國的侵略﹐東西方基督教在分開後也因為戰爭而難以聯合﹐直到二十世紀普世教會運動開始﹐這些被遺忘了的基督徒群體才開始得到人認識。

本文只是介紹有關背景和一些網頁連結﹐希望普通信徒不要老以為基督教傳統是那麼有限的。由于是初稿﹐資料仍然不足﹐日後有更多資料﹐會更新這文章。

除時代發展﹐西方教會開始以拉丁語為主﹐以羅馬、以弗所等歐洲城市為中心﹐她的發展﹐和西方後來宗教改革有密切關係。我們今日普遍認識的基督教和天主教是屬于西方教會傳統。東方教會則以希臘語、亞蘭語(Aramaic﹐其實是耶穌基督的母語)、埃及語等。當中發展出來的中心分別有君士坦丁堡、安提阿、耶路撒冷、亞歷山大等。

基督教頭三百年是百花齊放和充滿挑戰的時代。各地都有教會中心(Synod)﹐所謂大公教會會議(Ecumencial Councils)就是集合各地的領袖(Bishops of all Synods)去討論共同關心教會的問題﹐頭三百年為各樣的教義困擾、有亞流主義(Arianism)、涅斯多留主義(Nestorianism)、諾斯底主義、神人一性說(Monophysites)、聖靈是否由聖父和聖子而出(et Filioque﹐東正教是反對的﹐因此他們版本的尼西亞信經是沒有et Filioque﹐尼西亞信經也經過三次修改),教會在聖靈論、基督論等。尤其基督的神性和人性的關係更加因為東方教會和西方教會在語言和意思領會有別而爭論不已。

當羅馬帝國漸漸衰落﹐歐洲進入黑暗時代之前(Dark Age, Medieval Age),羅馬帝國因為外族人侵崩潰﹐主要是日耳曼的民族、匈奴Attila the Hun、高盧人等不斷衝擊﹐歐洲戰爭貧困不斷﹐最後只剩下東羅馬帝國﹐君士坦丁也在那時候把基督教定為羅馬國教﹐東羅馬帝國就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

東西方教會分裂第一個導火線就是關於基督的神性和人性的關係。西方堅持基督必具神人二性,是一而二的﹐在祂受聖靈感孕、在瑪利亞的胎裡面形成就是具備神人二性。部份的教長認為,瑪利亞的胎只是一個肉體、具備只是人性,神性的部份在出生後才加上去的。有些認為是神性淹沒了人性﹐人性像水倒入大海(神性)而沒有痕跡。在迦克敦教會會議的爭論,就是爭論基督的位格而揭開了教會分出東方教會的序幕。後來﹐在公元451年迦克敦的大公會議(Council of Chalcedon )發生了爭論﹐就是爭論基督的屬性﹐當之前在以弗所大公會議(Council of Ephesus)﹐涅斯多留主義(Nestorianism)已經被打成異端(即後來傳入中國當時唐代的景教)對於基督人神屬性和羅馬教會的分歧。涅斯多留(Nestorius)是第五世紀君士坦丁堡的宗主教,於神學思想上力圖維護基督的人性的完整,基督的人性不因祂同時是神便有所虧損。他堅持耶穌具完全的神性與完全的人性。但他無法解決兩性如何結合於同一體的問題。另外他亦反對瑪麗亞是上帝之母的說法,他認為她只是凡人。後來於以弗所大公會議上 Nestorius 被視為異端,革除教籍,流放而死。(作者註:Nestorius 的思想已為今日教會正統)他的支持者離開大公教會往東發展,在波斯帝國奠下基礎。公元451年迦克敦的大公會議出現的是和Nestorius 想法的思想相反﹐變成一個屬性是包含另外一個屬性﹐有高低分別。

這些東方教會的共同特點是﹕
-聖經﹕舊約聖經多數承認包含次經或者多幾卷書﹐甚至新約也和新教、天主教有出入
-七個聖禮﹕洗禮、主餐、堅振、婚禮、告解、臨終抹油和按手禮。
-他們選舉自己的領袖﹐冠以的稱號和羅馬天主教的教宗一樣,稱為 His Holiness (簡寫作 H.H.)或者有 Pope 這個字眼。每一個地方稱為 Holy See﹐例如埃及的稱為 See of Saint Mark﹐正如羅馬天主教稱他們是 See of Saint Peter。
=承傳﹕接受 Holy Tradition ﹐也接受一代一代的承傳﹐每一任領袖都是繼承前任的。例如注目的亞他那修﹐是埃及教會其中一任的 Pope主要是相信涅斯多留派教會的后代。

天主教的網上百科全書一個條目介紹他們(www.newadvent.org/cathen/05230a.htm)﹐而每一個東方基督教會都有他們的特色:

美索波達米亞教會﹐Holy Apostolic Church of Mesopotamia﹐Chaldean Church 相傳是使徒多馬建立和他門徒 Mar Addai和Mar Mari建立的。他們主要語言是亞蘭語﹐當基督教在巴勒斯坦﹐敘利亞﹐美索波達米亞地方傳開﹐而主要的根據地是和今日土耳其接近的摩蘇爾。Church of Saint Simon Al- Safa 是他們歷史最久的教堂﹐歷次戰爭都沒有摧毀它。約於第四世紀﹐他們受到亞歷山大的區利羅Saint Cyril of Alexandra﹐和安提阿的涅斯多留影響。他們弄不清楚瑪利亞的身份﹐因為區利羅說她是God Bearer﹐涅斯多留派卻說她是Christ Bearer。主後431年以弗所大會拒絕了涅斯多留的主張﹐致他們分裂﹐西方教會以拜占庭為中心接受了區利羅派﹐而美索波達米亞教會就接受涅斯多留派。這個分裂也有政治背景﹐其實是亞歷山大教區和君士坦丁堡教區的鬥爭。第七世紀﹐他們被回教佔領﹐他們的領袖就逃難到巴格達。Chaldean Church是後來的名字﹐因為羅馬天主教主動和他們交往。

他們今日在伊拉克的人口分佈為﹕
The Holy Apostolic Catholic Assyrian church of the east八十萬
The Assyrian Orthodox Church七十萬
The Chaldeans church of Babylon八十萬
Chaldean Church 領袖是﹕ Patriarch Mar Raphael I Bidawid, Patriarch of Babylon
http://www.chaldeanchurchesinsd.com/chaldean/religion.html

埃及正教 - Coptic Orthodox Christian
Coptic 這個名字來自希臘語 Gypt ﹐Gibt﹐意思是埃及人的后代。他們接受基督教的原因主要由于他們相信有來生(埃及傳統把死人防腐保存)。傳統相信他們是聖馬可﹐即馬可福音作者建立﹐稱為 See of Saint Mark。他們還保存了馬可的遺骨。他們的歷史足足有一千九百年。和早期基督教一樣他們也曾經遭遇迫害﹐他們的聖人有 Saint Mina。他們的宗教中心就是亞歷山大(Alexandria)﹐他們和早期的教會一樣﹐對抗異端﹐例如亞流主義。他們當中著名的人就是亞他那修﹐Athanasius of Alexandria﹐大公教會最影響深遠的尼西亞信經(Nicene Creed)就是他起草的。尼西亞信經的信
條是所有基督宗教﹐包括新教(Protstants)也接納為正統的。

虞瑋倩
時代論壇
http://www.christiantimes.org.hk/Common/Reader/Feedback/ShowPage.jsp?Fid=1&parent=27653&Pid=1&Version=0&Charset=big5_hkscs&Cid=146&Nid=27653&page=0#

[ Next Thread | Previous Thread | Next Message | Previous Message ]


Post a message:
This forum requires an account to post.
[ Create Account ]
[ Login ]
[ Contact Forum Admin ]


Forum timezone: GMT+8
VF Version: 3.00b, ConfDB:
Before posting please read our privacy policy.
VoyForums(tm) is a Free Service from Voyager Info-Systems.
Copyright © 1998-2019 Voyager Info-System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