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yForums
[ Show ]
Support VoyForums
[ Shrink ]
VoyForums Announcement: Programming and providing support for this service has been a labor of love since 1997. We are one of the few services online who values our users' privacy, and have never sold your information. We have even fought hard to defend your privacy in legal cases; however, we've done it with almost no financial support -- paying out of pocket to continue providing the service. Due to the issues imposed on us by advertisers, we also stopped hosting most ads on the forums many years ago. We hope you appreciate our efforts.

Show your support by donating any amount. (Note: We are still technically a for-profit company, so your contribution is not tax-deductible.) PayPal Acct: Feedback:

Donate to VoyForums (PayPal):

Login ] [ Contact Forum Admin ] [ Main index ] [ Post a new message ] [ Search | Check update time | Archives: 123456[7]89 ]
Subject: (轉載)合一神學,愈辯愈難?


Author:
維記
[ Next Thread | Previous Thread | Next Message | Previous Message ]
Date Posted: 17:05:17 11/04/04 Thu

合一神學,愈辯愈難?
出席信仰與教制執行委員會全體委員會會議有感

蘇成溢

 在普世教會協會正式成立前的合一運動進程中,宣教與佈道(Mission and Evangelism)、服務與見證(Diakonia and Witness)、及信仰與教制(Faith and Order),是普世教會在探討合一課題時三個最主要的範疇。就此,這三個範疇分別成立有執行委員會(Commission),由世界各地的會員教會派出代表組成,約每七至八年舉行全體委員會會議,共同探討一些重要的相關課題。今年7月,中華基督教會委派本人出席了於7月27日至8月4日在吉隆坡舉行的全體委員會會議,與來自世界各地包括正教會、基督教和天主教的代表約一百二十位委員,連同數十位觀察員、訪客及講員,共度過了整整八天,每天朝八晚九的冗長會議。

 今次信仰與教制全體委員會會議的大會主題,是引用羅馬書15章7節的一句話:"要彼此接納,如同基督接納你們一樣,使榮耀歸於上帝。"當中包括專題演講、集體討論、區域性小組討論和特別範疇公聽會等,實在令全程的參加者有點應接不瑕的感覺。

 八天的會議,除了大會的主題:「彼此接納,如同基督接納你們一樣」,還安排了六位來自不同傳統的教會領袖和神學家從釋經、神學、教制和實踐的角度,作出了深入而精僻的意見,幫助全體委員先有共同的討論話題外,另有五個大題目,作更專門的討論。它們是:(一)「同一洗禮:邁向基督徒的身分互認」。除大會提出的草擬文件外,還有五位神學家宣讀他們的專文,激發更廣隍滌Q論。(二)「教會的本質與宣教:教會論再探」。跟(一)相若,大會有供委員們研讀的草擬文件外,亦安排有五位神學家宣讀他們的專文。(三)「種族身分、國家身分與教會合一的追求」。這是一個較新的信仰與教制的探討範疇,提醒了基督徒在尋求合一的同時,亦需要有國族身分的認同。來自非洲、歐洲、亞洲和南美洲的領袖和學者分別提交了專文。(四)「神學人論的普世觀點」。這個討論系統神學中有關人性和罪觀的題目,由三位神學家對大會的文件作出回應,供大家一同思考。(五)「普世釋經學」。五位神學家加上大會附上的諮詢會報告,帶來了頗具啟發性的討論。

 五個專門大題目的討論,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首推"互認洗禮"課題。還記得二十多年前利馬會議(Lima, 1982) 所通過的「聖洗、聖餐、聖職」 聯合文件(Baptism, Eucharist and Ministry),曾為當時的信仰與教制課題帶來了一個劃時代的合一觀點。可惜其後因種種原因,聖餐與聖職在天主教、正教會和基督教間未能互領互認。今次在吉隆坡的會議,常務執行委員會早擬好一份有關於聖洗神學的文件,這文件是由來自各宗各派神學家經幾年磋商所達致的合一結晶,期望能進一步得到全體執行委員會成員的認同。然而,第一位發言人,一位來自阿根廷的年輕天主教神學家提交專文,一份十分嚴謹而論證清晰的文章,把我對互認洗禮的期望打破了。根據天主教教義中對教會和教會與聖禮的角度,與其他非天主教的教會互認洗禮,會產生神學上的困難。雖然,來自其他教會的講者,並非採同一論調,他們也有對在合一精神下互認洗禮,抱積極的回應態度。

 其次要提的是教會論課題 (Ecclesiology)。在系統神學辯論中,討論教會論是正教會神學家的強項。大會雖安排了一位荷蘭籍女神學家先發言,她以一種嶄新的方式:語法論證和社會現象來討論教會應該是甚麼,叫人精神一振。但隨著兩位都主教 (Metropolitans) 簡單而本於古老認信的教會論神學發表後,整個討論調子逆轉了。這叫人不得不認真的反問自己:在探討教會的本質和使命時,我們是否向世界走得太多,向基督走得太少?說到底,教會是基督的身體,不是世界的身體!

 第三個值得跟大家分享的,是釋經學課題(Hermeneutics)。基督宗教的所有宗、派皆承認,我們只有一本聖經 (Holy Scripture/ Holy Bible),所有教會的教義與教條,都源於這一本聖經。只不過,不同傳統或思想的人因著對聖經內容不同的解釋,導致有不同教義與教條的出現,形成各種的傳統、宗派和教制。如何釋經,並且在各宗各派的傳統主導下,普世教會能否找出一個合一的進路(Ecumenical Hermeneutics),在這次全體執行委員會會議正式提上了議程。向全體委員提交的文件中,有一段十分重要的話:"所有基督徒均承認,在聖靈引導下,聖經是眾使徒見證耶穌基督的成果。"但,文件也坦白指出,除了強調聖靈的感動外,如何理解聖經各卷的意思、如何闡釋和表達當中的信息,方法和方式實在不勝枚舉。雖然如此,當大會進入具體討論環節時,來自不同傳統的講者及發問者,卻不約而同地提出一點:若要找出一個合一的釋經學進路,也許應該先返回根源之處,多認識古教父對聖經的教導(Patristic teaching),從而尋覓一個共同的基礎,因為,古教父不單在歷史上更接近初期教會,更重要的是,教會在那時仍是合一的。

 今次出席了信仰與教制全體委員會會議,我有以下兩方面的體會。

合一神學,愈辯愈難?

 集合了百多位各具份量的神學家的會議,大家又能平等地賦予表達意見的機會,好處是促進了神學思想的交流,知道彼此間的差異,但缺點是止於各說各話,沒有共識。抑有甚者,連一些過去曾找到共識的神學論題,例如利馬文件,也面臨被拆毀的危機。事實上,亞洲教會合一的成功例子,如北印度聯合教會、南印度聯合教會、中華基督教會等,他們多採用了一個簡潔而寬鬆的原則,在體制上彼此尊重、容納,在事工上團結更多信徒以合一精神在社會中作見證,這可否成為一個值得借鏡的考慮?。

教會信仰,再三反思

信仰與教制可以是兩個課題,卻又是緊緊地連於教會。雖然在討論相關課題時可教人陷入分歧之中,但切勿因此而迴避它們,因為,信仰是教會體制的基礎,教制是基督徒集體信仰的體現。無論是洗禮、教會本質、基督徒的身分認同、人觀和罪觀、釋經學或其他課題,信仰與教制的課題促使我們要反思自己,反思教會對不同課題看法是甚麼?其實,每當教會的教制被質疑,它可能也同時是教會反思基本信仰的最佳時機。因此,當一些曾經達致合一共識的信仰與教制課題面臨挑戰時,我想,這也應該是創建另一條普世合一神學之路開始的時候了。

[ Next Thread | Previous Thread | Next Message | Previous Message ]


Post a message:
This forum requires an account to post.
[ Create Account ]
[ Login ]
[ Contact Forum Admin ]


Forum timezone: GMT+8
VF Version: 3.00b, ConfDB:
Before posting please read our privacy policy.
VoyForums(tm) is a Free Service from Voyager Info-Systems.
Copyright © 1998-2019 Voyager Info-Systems. All Rights Reserved.